近年来,由于美国推进对华脱钩、断链,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 **持牌经营:**拥有国家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合法合规。
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中国,面临着多方挑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苹果等跨国企业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尤其是印度。
印度因劳动力丰沛,莫迪在政策上鼓励西方企业投资,并给予手机、芯片等产业不少优惠。
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深入讨论。
苹果公司选择印度作为其生产线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无疑是基于多方面考虑。
首先,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使得它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
其次,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对苹果公司具有巨大的市场意义。通过在当地生产,苹果可以更好地满足印度市场的需求,同时规避可能的贸易壁垒。
当然,苹果将一些组装线转移到了印度,同时也可以适应美国的对华战略。
然而,近期频繁出现的问题表明,苹果在印度的生产策略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近阿拉伯半岛电视台中文网站的一篇报道指出,苹果在印度的iPhone生产计划进展并不顺利。iPhone 15和iPhone 16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制造缺陷,而且一家重要的iPhone零部件合同制造商的工厂还发生了重大火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也对苹果的生产计划造成了严重干扰。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表明印度要想在制造业上取得更长足的进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随着转移到印度的外企的增多,印度制造业的弊病也越来越多地暴露而出。这个“备胎”的漏气会是一种常态。
首先,尽管印度拥有大量劳动力,但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还远远不足。与中国成熟的技术工人相比,印度的劳动力虽然成本较低,但往往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经验。这导致在生产像iPhone这样的精密电子产品时会出现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会随着产品的升级而不断增多。
其次,印度的劳资关系复杂,工会影响力强大,这也给苹果等外企带来了额外挑战。印度的劳动法因地区而异,使外企难以应对。频繁的罢工和抗议不仅扰乱了生产计划,还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最近韩国三星在金奈的工厂发生了持续37天的大罢工,还引发了激烈冲突。据说,金奈工厂的工人的薪酬在印度是顶尖的。
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中国。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印度的电力供应、物流和交通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制造业不断提升的需求。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及时交付。
即使苹果将部分组装线转移到印度,其生产仍然严重依赖中国的技术、设备和中间产品。iPhone设备的生产涉及众多高科技组件,这些组件通常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这些技术和设备不可能在短期内在印度实现本地化生产。
印度制造的iPhone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中国市场上的iPhone都打上了"印度组装"的字样,还会有那么多果粉追逐吗?
要达到中国的效率和质量标准,印度不仅需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更需要一支能够适应制造业工作特点的劳动力队伍。这不仅涉及技能培训,还涉及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从更深层次来看,印度面临的挑战来自于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
印度教对社会结构(如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它限制了社会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这与建立现代制造业所需的相对世俗化、高度流动的社会结构存在尖锐矛盾。
最终,人是决定的因素。
对于苹果等跨国公司来说,将生产线成功地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耐性。
苹果以前在南美也搞过同样的转移,最后以失败告终。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外企在转移的进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承负起了推进整个社会变革的重担。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仍只能扮演"备胎"的角色,而这个“备胎”还会不断地漏气,不断地需要“补胎”。
(作者丁刚系《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股票软件配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官网观点